在过去5年间,消费信贷的市场规模就像乘坐火箭般极速上升,有相关数据显示,到2020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有望达到41.51万亿元。面对这样巨大的市场,从传统相关行业到互联网各方的领导企业,从BATJ大佬到P2P创业者,纷纷在消费金融领域加重布局,持续抢滩。
纵观整个市场,银行系玩家是拿着信用卡作为切入消费金融市场的大杀器,而BATJ巨头的切入武器则是流量。在BATJ之间,不管是社交、电商还是搜索,这些业务的支撑基础都是巨量的互联网用户流量,拥有大流量,就拥有广阔的获客想象空间。为了更好地理解互联网中流量派系的现金贷业务,今天,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内各流量派系的现金贷业务情况。
社交流量玩法:微粒贷,紧紧围绕社交关系网,两年贷款余额破千亿
2015年5月份,微粒贷上线,发展到今年8月,微粒贷的贷款余额超过了1000亿元。作为一个纯线上的个人借贷产品,微粒贷发展成为贷款余额1000亿的产品是个什么概念?下面这组对比就能说明情况:当下市值最高的城商行上海银行,花了22年获得1190亿元的个人贷款余额,而微粒贷只花了两年。一个产品的规模已经逼近甚至超过一个城商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总和,这个事实无疑能让很多人对微粒贷表示惊讶。
事实上,微粒贷背靠微信和手机QQ这两大国民级应用,在这两大社交入口的帮助下,一方面是几乎零成本的获得海量优质用户,另外一方面是极其快速的积累庞大高价值的用户数据,与业务模式本身相融合。这种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的打法,让微粒贷不用费尽周折寻找客户,反而是客户主动参与。正因为如此,微粒贷能够魄力十足地玩起“白名单”邀请制,通过邀请最符合“微粒贷”客户定位的用户,逐步将业务开放出去。可以说,微粒贷是一款占尽了牌照、流量、资金、数据等优势的现金贷款产品。
电商流量玩法:蚂蚁借呗、京东白条,以电商场景为基点,不断扩充新的金融场景
蚂蚁借呗和京东金条的业务是相似的,主要以自身电商平台为业务基础,围绕用户的在线消费行为进行高价值的数据积累和信用模型的搭建,然后向用户提供信用贷款和消费分期类的产品。可以说,借呗和白条都是根植于电商交易流量之上的消费信贷产品。
而与微粒贷的弱场景化不一样,蚂蚁借呗和京东白条具有非常强的电商场景属性。以蚂蚁借呗为例,蚂蚁借呗是以支付作为切入口,借由消费者各类购物消费等支付场景来实现现金流转,最后过渡到借贷业务上。实际上,从电商业务作为切入口,拓展到金融业务的做法,是当前互联网金融借贷业务较为顺畅的玩法。
然而,顺畅的玩法也存在瓶颈,当电商流量消耗殆尽之前,必然要求企业不断开发新的场景来扩大借贷业务。以京东白条为例,不难发现,京东白条除去在自家电商平台中的强力推广,同时,也通过与新东方、丁丁租房、居然之家等企业的合作,将白条的应用场景扩展至教育、租房、装修等领域。
蚂蚁借呗、京东白条都是用大数据风控+应用场景的方式来推进互联网信用贷款业务,这种电商流量玩法俨然已经成为大型电商平台拓展金融业务的标配。
搜索流量玩法:百度现金贷,忙于构建基于搜索流量下的金融场景
在BZTJ四家互联网巨头当中,百度是互联网金融动作最缓慢的一个。诚然,百度拥有技术、资金、流量等优势,但是由于布局节奏的落后,以及缺乏电商场景的弊病,百度在互联网金融的尝试及创新给人不温不火的感受。
在成立之初,百度金融随这互联网金融大潮推出了百付宝、百度钱包、百度理财等金融产品。然而,在金融产品同质化的环境下,百度金融推出的产品并没有打动人心。在经过不断的摸索,百度金融发现最奏效的方式还是与客户一起构成场景,例如医疗美容、旅游、装修、职业教育等领域。
以教育领域为例,百度过去的流量服务,更偏重于向教育机构推荐客户,而在有了百度金融服务后,除了过去传统的倒流服务,还为付不起学费的学生提供贷款服务,让搜索流量和金融服务有机结合,进一步扩大了生意。
而在2016年,百度金融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,确立了成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目标,虽然百度金融在包括消费分期、现金贷、企业贷款等多种业务上积极布局,不过此举的目的,更多是为了通过做一部分资产,不断构建金融场景去印证自身的风控模型、反欺诈能力、大数据画像能力。同时,与很多机构合作,为他们提供金融云服务、大数据分析能力、以及智能获客的能力。
除去BATJ等互联网巨头之外,互联网独角兽们也有各自的互联网金融创新。例如:传统门户老大哥新浪杀入消费金融,系统安全巨头360推出借条,传统导航网站2345更是依靠现金贷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净赚4.5个亿,现在就连互联网独角兽今日头条也开始涉猎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。
或许,在不久的未来,有越来越多互联网领导企业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,为更多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。